[font=][color=]
据中国新闻网报道,1月28日,对于消费者反映部分商家智能客服不“智能”,转接人工客服难等问题,中消协表示,经营者不能售前“人工”,售后“智能”,甚至以智能客服为幌子,有意制造沟通障碍,阻隔消费者与经营者联系,拒不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。
毫无疑问,生意需要沟通,无论是销售产品还是提供服务也都离不开售后。提供并做好售后服务,是商家的义务,也是消费者享有的基本权益。而保障这一点在网购时代,尤为重要。
在线下实体店选购商品服务,“手摸为真、眼见为实”,可以体验、可以尝试,还可以细致地比较和咨询。但网购则大不相同,看得见、摸不着,有图也不一定就“有真相”,“仅供参考”甚至压根就是图物不符的“照骗”比比皆是。网店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。
▲某电商售后截图。图/某电商购物平台截图
可是,部分网店及品牌的客服热线却让人有些着急。着急的不是这些客服态度不好,而是更多时候压根就找不到人。原因就是商家普遍设置了只会固定话术的所谓智能客服。
这些智能客服态度好吗?很好!即便是客户出言不逊,没有感情的机器也不会“耍脾气”。但提供智能服务的机器,也只会执行预先设定好的问答程序,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车轱辘话,能够解决的往往是一些简单、无关痛痒的小问题,对于一些针对性的关键问题,却常常爱莫能助。
智能客服解决不了的“痛点”“堵点”“难点”,就需要人工客服及时接手介入。问题就在于,智能客服不顶事,人工客服顶不上,导致心急如焚的消费者只能干瞪眼。这才是消费者最不满和难以接受之处,也是近几年智能客服逐渐普及之后被诟病最多的问题所在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一些商家人手不够、人工客服忙线,是导致客户等待接入时间过长的一个原因。而另一方面,恐怕也不排除一些商家将智能客服当成了掩耳盗铃的“挡箭牌”和推卸责任的“稻草人”。
推销的时候有人接待,耐心细致地对客户有问必答;一旦卖出去以后,人就不见了踪影,这种售前“人工”、售后“智能”无疑就成了一些商家的幌子,来回避消费者的诉求,逃避应当承担的售后服务责任。而这实质是一种欺客和侵权。
对此,不能止于舆论谴责,而是需要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并加强监管,规定人工客服的介入标准和响应时间,不能让消费者遇到售后问题却总是找不到能“说人话”、解难题的人工客服。
而商家也应有主动服务意识,如果过度依赖这种只会说“车轱辘话”的所谓智能客服,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,也不利于自己的经营发展,最终成“双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