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font=][color=]
马里纳的世界就这样被破坏了,他可能压根就不会明白,自己一个鱼人竟然会跟人类扯上关系,而且这种关系一定程度上让自己变得一无所有。作为这座“水星”上比较自在的鱼人,马里纳有着自己的变异帆船,通过货物交换,他总是能让自己变得富有,然而这一切在遇见了人类海伦和她的女儿之后都被毁了。
马里纳是一个生意人,生意人在乎的是等价交换,在人类的世界里进行了交换之后马里纳却被发现是鱼人而困住了,这就使得他不得不面对人类的审判,即使自己什么都没干。然而就在这时,人类世界的灾难一定程度上拯救了马里纳。他不得不与自己所厌恶的人类并肩作战。
《未来水世界》是一部科幻电影,然而当你看过了《疯狂的麦克斯》之后,这种科幻的设定就显得无聊了。本片的设定是在几百年后,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气候变化,南北极的冰川融化后,人类世界被水淹了,而在这个“蓝色星球”上,人类不得不为了活下去居住在海上,然而海上并不太平。马里纳代表着的是人类世界与海洋之间的桥梁,他是鱼人,鱼人有着人类一样的外貌,但却不被海水束缚,因此,人类世界认为鱼人是异类。
但对于人类世界来说,鱼人却可以在海洋内自由穿梭而不受限制,这却是人类世界最为羡慕的能力,但显然,人类羡慕之余却并不接纳,他们认为自己迟早是要上陆地生活的,因此,人类跟鱼类之间存在着差异且不可弥合。然而人类的世界本就不太平。
人类一直沉迷于寻找陆地,因此,他们之间的争斗连连,而这一切对于鱼人来说却可有可无,本就属于大海的鱼人并不在乎人类世界的争斗,只要有大海,鱼人就不在乎陆地的有无。然而阴差阳错之际,鱼人却被迫与人类合伙开启了大海中寻找陆地之旅。然而这一切如果你看完了本片就会知道,根本没有尽头。
《未来水世界》强调的核心价值点来源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。是人类适应环境还是环境适应人类。这是一个自始至终都困扰人类的难题。这一点《疯狂的麦克斯》与《未来水世界》其实是一类影片,这些电影中塑造的观点无一例外都是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登峰造极,最终环境反噬了人类,而此时此刻,人类却并没有对于环境的敬畏之心,而仅仅是破坏完了之后,再寻找另一个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就行,这一点倒是与西方殖民主义的“精神”不谋而合,这些所谓的“人类”根本不在乎环境的好坏,反正都要东奔西走寻找新乐园。
这些科幻电影看多了之后,我们难免会产生某种观念,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是有尽头的,而环境对于人类的影响则是无尽的。环境可以包含人类的生存,自然就可以反噬人类的存在,这样看来,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价值就是不断地破坏和不断地发现过程。然而这真的是所有人类的真相吗?当然不是。
以我国为例,如果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,我国劳动人民对于环境仅仅是破坏而不是治理的话,那么五千年的文明究竟是如何继续的?这是一个问题,在人类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,如果仅仅是破坏,而不是治理,那么人类近两百年的工业发展后,世界将会是怎样?为什么我国不断地强调资源节约型,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,正是因为这些理念对于人类世界来说是可以持续的,并不是将一个地方污染后,跑到了另一个地方重新污染。而本片中的理念,显然仅仅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。
而这样的理念之下,我们能看到一部怎样的影片呢?当观众们将目光集中在本片中的外界环境的设定上,放在本片当中的内在环境的生成上,那么我们看到的到底是什么?如果本片代表着西方文明对于生态环境的理念,那么我们看到的是什么?鱼人代表着人与环境的相适应,而人类代表着的却是将这种适应硬生生的割断。且并不满足于海水带给人类的供养,而是始终执拗于自己的理念。人类执着于找到陆地代表着什么自然不言而喻。而这样的征服中间是可持续的吗,是有尽头的吗?显然不是。
即使是本片最后人类成功的发现在了新大陆,然而发现之后呢?人类会对于这片新大陆爱惜如初吗?还是仅仅进行了简单的掠夺之后继续着无尽的征途,这依旧是问题。而人鱼则是很清醒,自己属于海洋,并不属于大陆,当人鱼具有着人类与鱼类的链接作用的时候,他们显然更加适合这颗蓝星。
《未来水世界》提出了一个问题,然而问题的答案却是无解的,如果人类进入了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,那么及时不断的发现新大陆,人类的文明依旧会止步不前,一味的破坏并不能提升人类的能力,浩瀚的星空之下也只能剩下新大陆的神化,如果人类无止尽破坏自然,谁也救不了你。